本網訊 9號煤要在2025年底實現聯合試運轉,面對市場和資金的雙重壓力,如何保障亟需設備按期到貨安裝?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如何實現安全增效?面對一系列難題,永勝煤業打出了一套以“協同、精算、創新”為核心的組合拳,通過內涵式發展,以創新思路破解發展難題,以精細管理夯實效益根基,以創新創效激發企業活力,為企業高效發展蹚出了一條寬路。
協同發展,“抱團取暖”破資金困局
“下組煤建設項目等不起,但設備款一時難以到位,怎么辦?”面對這一難題,永勝煤業深入貫徹蘭花科創降本增效會議精神,打破單打獨斗思維,積極推動融合發展。通過兄弟單位間的協同合作,抱團取暖,實現資源有效整合。
針對下組煤建設的設備資金壓力,礦領導積極與兄弟單位進行協商,著力探索“抱團取暖”新路徑。雙方通過緊密協商,在資金方面形成了有效的內部協調,成功化解了設備投入的燃眉之急。“這不僅是資金的周轉,更是信任與責任的傳遞。”永勝煤業主要負責人在部署中強調。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經營理念的深刻轉變,不僅盤活了僵局,更為永勝煤業在行業下行周期中的成本管控和資源共享等提供了新思路。
精準調配,“資源優化”挖內部潛力
在9號煤項目安裝工程前夕,一場圍繞“人”與“物”的精打細算全面展開。
隨著4號煤工作面的收尾,一場高效的“物資大遷徙”隨即啟動。通過對退出工作面的物資進行清點與甄別,大量可復用的管路、支架、電纜等,被精準登記、拆卸并轉運至9號煤工作面。據初步估算,僅回收管路一項材料。這不僅僅是省錢,更是將已有的資源價值發揮到極致,不僅減少了浪費,也降低了9號煤工作面的材料投資。
與此同時,人的優化配置同步進行。針對下組煤設備安裝任務,生產部門結合自身實際,經綜合評估,確定了優先使用內部隊伍的方針。
“讓內部隊伍扛大梁,既壓降了成本,又鍛煉了隊伍。”生產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綜掘隊已對現有38名員工進行技能摸底,區分熟練工、新手與技術骨干,并結合9號煤安裝需求,精準核定補充人員數量與技能要求。
通過內部挖潛,實現“9號煤項目投資減少與4號煤生產成本下降”雙重目標。“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理念在這里形成了完美閉環:既避免了“抱著金飯碗討飯吃”的尷尬,又通過激活內部隊伍,省下了真金白銀的外包費用,練出了屬于自己的精兵強將。
全員創新,“小改小革”解安全效率大難題
降本增效的深厚偉力,蘊藏于一線員工的智慧之中。在永勝煤業,一線隊組的微創新正以“小切口”解決著“大問題”。
機電隊巧制的“單體柱三聯閥防護裝置”,成本低廉,卻從根本上杜絕了閥體飛射傷人的重大安全風險,其潛在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其創新設計的“提升機換繩壓繩器”,利用杠桿原理,將原本需要多人配合的繁重操作變為單人即可完成的“輕巧活”,不僅提升了效率,而且大幅降低了安全風險。輔運隊對“卡軌車戧繩輪”的改造,僅通過將螺栓改為通體設計并增設一個六方孔,便解決了長期困擾安裝維護的“老大難”問題,使工作效率倍增……
這些源自實踐、成本極低的“金點子”,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創新洪流,實現了安全、效率與成本的雙贏。一位一線職工感慨:“我們的崗位,就是企業的利潤源。解決了身邊的問題,就是為企業創造了最大的效益。”
通過“協同”優化資源配置、“精算”實現精準投入、“創新”激發內生動力,這三套組合拳,共同構筑了永勝煤業度過煤炭行業低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